别只顾着翻页!这个习惯让每本书都价值翻倍
最近两年多,我慢慢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,而不再单纯地追读得快、读得多。
其实,说起读书笔记,也是我们体制教育的痛之一了。
我以前在学校没学到什么笔记方法,偶尔读课外书,无非就是:
纯摘抄:抄下好词好句,甚至好段落。
写读后感:整本书读完,学到了什么。
这样的文章,我以前也写过不少。
说实在的,不好写,因为把一本书的内容和感受,浓缩到这么短的篇幅,本身就很难。最后,还要来点思想升华什么的。
看多了这样的书评,读者的印象也会是,要看完一本书,才能写笔记、写评论。
一本书,从头到尾看一遍,就算读完了。偶尔,在书上重点语句下划划线。
如果要写读书笔记,就再把书前前后后来回翻翻,努力找几个印象深刻的点。
直到2019年,我在参加第四期红泥巴童书名著研读会时,有一次需要在短时间内读完整套《哈利·波特》。
为了在接下来进行现场讨论时,还能记起有什么感想可以分享,我想了一个办法:
在阅读的过程中,遇到有感触的地方,就打开笔记软件,语音说出感想(可以马上转文字),并记下原文在书上哪一页。
幸亏我随时记下了这些感想,否则全塞在脑袋里不成一团浆糊了:)
后来,我还把这些零散的感想整理成了一篇文章:阅读随记--《哈利·波特》7册。
2022年初,读了《卡片笔记写作法》,我才明白,原来还有这么一套科学又高效的笔记方法。
于是,开始实践书上的方法。这才意识到,阅读和写作不是互相抢时间,而是可以互相促进的。
大家不妨思考一下,写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?
或者说,不用再应付老师或考试,我们为何要写读书笔记?
在我看来,有以下几点:
❥ 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
我经常在写笔记的过程中,才发现之前并没有看仔细。
或者,在写的时候,才发现之前的理解和现在的好像是南辕北辙。
书只读是没用的,可能只是看了个大概、看了个热闹。只有当坐下来写笔记、想输出一些感想的时候,才是真正地“读”。
❥ 辅助深入思考
多写,可以锻炼表达能力、提升写作水平。但更重要的是,我觉得,写作可以辅助思考。
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发明者卢曼说“不写,就无法思考”,写作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。伴随写作,带来的是深度的思考。
费曼则说他的思维活动都是在纸上进行的。
写作并不是把大脑里已经考虑好的成熟想法外显化。而是在写的过程中,想法才得到了发展、慢慢成熟。
写作就是思维的演进过程。
所以,要想写出有深度的文章,除了多读书、读好文章,多输入,还要通过写作进行深入思考。
❥ 随时分享阅读心得,提升影响力
读书笔记不是一定要写成大篇的文章。
一个小小的触动,马上写下来,一两百字发在朋友圈或微博,就是很好的日常输出,可以给人带去启发。
在新媒体时代,短篇的分享,可能会被更多的人读完。
❥ 积累写作素材
短篇积累多了,有机会的时候,可以用在正式文章里。
对创作者来说,阅读和写笔记,就是为正式写作积累素材。
所以,建议各位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多写笔记。刚开始不需要写成正式的文章,就单纯写自己的想法或收获就好。
参加写作打卡的朋友,生活记录写腻了,不妨选择一本书,每天读几页,写上一小段。
相信坚持几个星期,你就会爱上这种读写互相促进的高效学习方式!
茫茫人海,感恩遇见╭❤~